【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产城融合的“东宝样本” ——长宁新城建设观潮

        

七月似流火,热浪依灼人。眼下,东宝区长宁新城建设场面与时令十分吻合!            

一方面,招商引资捷报频传:7月18日,总投资15亿元的海太欧林办公家具华中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户东宝;7月19日,东宝区与重庆渝洲教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20亿元的荆门新鸥鹏教育城项目投资协议。            

另一方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弘信柔性电子智能制造、田菱精密制版暨印制电路板制造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工;一路之遥的万华城、碧桂园翡翠公馆、洋丰长宁锦园、长宁太和小区、文体中心等建设项目工地,也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建新区——长宁新城应运而生            

东宝区有着“小城区、大农村”的区情。            

空间逼仄的老城区如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平台迫在眉睫!            

成立于2008年的东宝工业园,肩负起“产城融合”发展新平台的重任。自成立以来,东宝区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余元,用于道路、雨污管网、自来水管网、电力线路、通讯线路、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产无城不立,城无产不兴。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偏重产业忽视配套引入陷入有产无城的尴尬,或偏重地产开发忽视产业支撑陷入有城无产的困境,东宝区按照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发展理念,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统筹推进新城建设            

在工业园产业集聚区域基础之上,东宝以焦枝铁路为界,将铁路以西布局为新城城市配套服务区域。由此,长宁新城应运而生。            

规划布局的长宁新城,既包括焦枝铁路以西新城城市配套服务区域,又包涵东宝工业园产业集聚区域,面积30万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约12万人。            

“一环三纵五横”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域规划、“一核四轴六区”城市配套服务区域规划,勾勒出新城“骨架”,工业区、生态宜居区及依托原有山体、绿地建成的文化休闲区井然有序地分布着。            

如今,长宁新城人气蒸腾,成为吸引产业、集聚人口、疏解老城压力,带动区域发展的城市型增长极,正成为东宝城市发展的核心片区。政务中心、金融中心、招商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发改、住建、环保、规划、国土等10多个区直部门整体入园办公,产投、城投、交投三大公司进驻园区,长江证券、天风证券、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20多家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窗口。2018年,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54亿元,比上年增加18.43%;实现利税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兴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比翼齐飞            

奔腾不息的生产线上,带着橘色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埋头忙碌着。            

一根根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金黄色秸秆,经风干检验、打碎粘合、压缩制板、冷却仓储等12道工序后,变成了一块块可供家具厂使用的禾香板。            

这一变废为宝景象的创造者,正是坐落于东宝工业园区的荆门万华生态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9月,总投资32亿元、占地1100亩的荆门万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项目签约入驻。一、二期于次年2月同步开工,2018年8月完成首板下线,年产无甲醛秸秆生态板可达25万立方米,年消化稻草、小麦等秸秆3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5亿元。            

“万华落户东宝以后,以前的朋友圈也都跟着过来了……”荆门万华生态家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坚介绍,以万华生态家居秸秆生态板为生产原料,国内定制家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亚丹、诗尼曼、伊仕利等7个定制家居品牌企业相继落户园区。万华板材出厂后,这些企业立马接力加工,将一套套精美的定制家居售往全国,走向世界。            

湖北诗尼曼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兵说,家居企业抱团发展,并非简单的企业扎堆,从五金、设备、涂料、原材到人工,全产业链运营,企业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配套成本相应降低,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如今,从子陵铺集镇沿着207国道及其复线,向牌楼镇杨家桥延伸,在近6公里长路段上,聚集了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企业58家,覆盖了基材生产、板材精加工、绿色环保板式家具生产、智能家居以及钢结构、混凝土pc结构、木结构装配式部件等产业。            

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东宝区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异军突起。            

东宝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聚焦电路板、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细分方向,先后引进了弘信电路板、荣宝电子、永创鑫、迈诺电路板、田菱电路板等电路板企业,协进光电、弘之宇光电等灯珠企业,弘汉光电等背光模组企业,斯凯威通讯等手机天线企业,入驻企业由起初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52家,总投资达182亿元,建成电子、电路板两大片区。一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在江汉平原悄然崛起。            

目前,东宝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电子信息产业呈现比翼齐飞之势,集聚企业100多家,东宝工业园跻身中国建材产业园“20强”、位列全省49个一类省级经济开发区第15名,两大主导产业均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聚人气——“安家计划引发返乡就业热潮            

每月有5500多元的收入,与出门打工相比,还是在家乡工作比较划算,不仅不用来回奔波劳碌,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企业员工聂小贝说。            

聂小贝东宝工业园区新桥村人从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武汉、广州干过销售,虽说每月拿着40005000元的工资,但常年四处奔波,非常幸苦。经同学介绍,聂小贝回到家乡园区企业上班。他从每月3000元的普通员工干起,先后升为领班、主管。去年8月,被公司提升为工艺工程师,每月工资5500元。            

在东宝工业园区,像聂小贝一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外出返乡人员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在外地务工的经历,这几年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陆陆续续回到家乡,过起了在家门口上下班生活。            

东宝工业园区有入驻企业100多家,随着入园企业的逐渐增多,每年都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企业面临“普工易找、技工难求”的矛盾。            

为了加快两大主导产业发展,东宝区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作为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用乡情、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在外辛勤的打拼只为这一个梦想努力——回家买房。在家乡安家,归属感更强。只有千方百计解决好进城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问题,才能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            

2018年,东宝区出台《园区安家计划》,从安居、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帮助返乡就业人员就业安家 。            

安家计划主要包括“六有”: “就业有岗位”,园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并给予多项奖励、补贴政策;“安家有房住”,东宝区推动商品房、集体宿舍、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供给,员工租用公寓每平方米3元,签订一年正式合同、缴纳社保,就可成本价购商品房;“扎根有户口”,员工零门槛户籍落户;“子女有学上”,可以就近免费入学;“活动有场地”,园区提供文化体育、文化培训场所;“乘车有便利”,开通园区微循环公交车,安排定制公交;此外,看病有优惠、购物有超市、培训有扶持、人才有奖励……            

工业园区就业、长宁新城安家。随着服务配套不断完善,长宁新城形成了“10分钟生活服务圈”,真正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