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宣教月|声声花鼓乡音重 直把清廉植入魂——看《戒石碑》如何把本土廉政故事搬上舞台

市纪委监委出品的原创大型廉政历史花鼓戏《戒石碑》自5月20日起在全市巡演。依托的历史故事、舞台的精彩呈现以及剧本的精心创作,让这部戏赢得一致好评。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近日,一台《戒石碑》花鼓戏让我市很多党员干部记住了这16个字,在心中树牢一座无形的戒石碑。

《戒石碑》源自本地的廉政故事,由本土演员以地方传统戏曲形式呈现,关照现实的台词、情节,亦庄亦谐,直陈时弊。“寓教于乐,发人深省……”润物无声的教化效果背后,离不开台前幕后的坚守和付出。

一座碑,铭记一段故事

今年69岁的苏兴元由于血压高已经戒酒。但5月29日那天,他小酌了点白酒。无他,就是高兴和激动。这天,《戒石碑》在京山市演出,他观看了。既作为一名观众,又作为故事的原著者。12岁开始在剧团当演员的苏兴元,演别人的剧本演了一辈子,这次他的原著故事终于让别人演绎了。

在京山市政府大院内有一座碑亭,亭中立一石碑,名为“戒石铭碑”。碑上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该碑背后的故事是,明朝嘉靖年间,罗向辰为官清正,因抨击时弊,被贬任京山知县,时逢京山三年大旱,朝廷下拨的赈灾银两被前任知县朱贵据为己有,百姓苦不堪言。为此,罗向辰不惜身家性命,为百姓疾苦排忧解难,并斗智斗勇,与贪腐官员积极抗争。

这个故事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却没有人将它写成戏曲作品。11年前,苏兴元受一次座谈会启发,开始提笔创作剧本《罗向辰树碑记》,前后写了七稿。

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字词不认识,苏兴元先是使用新华字典,后发现词汇量不够,又买了汉语词典。翻的次数多了,白纸变成了黑纸。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本《罗向辰树碑记》一直没有搬上舞台。

暗香浮动,只等人来嗅。

今年2月份,市纪委八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后,市纪委监委就谋划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的原创动作,向长期合作的荆门市艺术剧院提出挖掘荆门本地廉政戏剧作品的思路。3月底4月初,市艺术剧院团队外出考察,大戏小戏找了不少,经人介绍得知了京山苏兴元有本《罗向辰树碑记》。“拿到本子一看,就觉得故事引人入胜,又是廉政主题,当即拍板决定就这个了。”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回忆说。

为增强故事的现实感、针对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国家二级编剧陈光受委托,十天之内,根据《罗向辰树碑记》文稿编创了《戒石碑》,于4月14日晚成稿。

尘封的故事即将再现。

23天的排练,高质量的演绎

剧本既定,后续工作全面铺开。

一部大戏,从拿到剧本到成型,一般需要3至4个月。《戒石碑》只花了23天。演员加上伴奏,70多人“疯狂”了23天。

清晨四五点起来学唱腔记台词,深夜凌晨坚持排练。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演员们也没有休息,恰逢高温天气,上午排练时衣服湿透,下午再换一身继续练。

其他工作同步进行。演员服装,杭州定制。由于时间太紧,企业直言不敢单独承接,只好分几家做。音乐,乐队拿到曲谱后,只花了一天时间便熟悉好,紧接着与演员配合……

生动地再现人物是一干演员的重任,主角罗向辰的扮演者罗涛尤甚。

罗涛以往的角色以扮演青年、公子居多,这次扮演的罗向辰是中年形象。其显著特征是留有胡须。“罗向辰一身正气,为人正直,胡须捋好才能反映他的‘正’形象。”罗涛说,捋胡须有学问,有时候要呈现刚正不阿,有时候又要幽默风趣,还有时要表现沉思。为精准做好这个动作,罗涛广泛查阅资料,吸取其他作品精髓,向前辈老师请教。

一举一动皆为塑造人物形象。同样是走路,第一幕当印中,为了百姓疾苦,罗向辰心中急切,在和夫人抢银过程中,步伐快;第二幕审银中,罗涛换成了方步,且步伐稍慢,因为这样显得威严、肃穆。

演员需要把独白、台词化成人物的东西说出来,而不是死记。为了熟悉台词,演员们把台词录音,随时反复听,加强记忆。

5月30日,刚刚结束京山专场演出的罗涛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到之前,他还在打扫卫生。因为排练演出多,长时间没到办公室,灰尘大。

台下观众看戏,看意境、看舞美,听曲调、听伴奏。台上演员一唱一念、一招一式,音乐恰到好处地或渲染或烘托,皆为反复排练而成。

16箴言唱,廉洁心中刻

《戒石碑》的完成,基本算作一道命题作文。它是一部廉政题材的警示教育剧。“要尽可能关照现实。”编剧陈光详细介绍起这部戏来。

剧名《罗向辰树碑记》改为了《戒石碑》。戒石碑,不仅是立在政府大院的戒石碑,还寓意树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底线、戒尺。

情节设计上,因为罗向辰石匠出身,才能发现修建迎官亭账目中有问题。基于审银拿到确凿证据,罗向辰才敢去参加朱贵举办的寿宴。因为不想得罪上级保护自己,罗向辰在寿宴上向朱贵讨要救灾银余款时先是低声说,旁敲侧击,希望朱贵低调处理。

看过这部戏的党员干部肯定会对寿宴上另外三名祝寿官员印象深刻。陈光说,他们代表三类官员,阿谀奉承型、随波逐流型、被迫无奈型。剧中王青山面对学生朱贵贪赃枉法时非常生气表示要严惩,得知救灾银被自己夫人私下收受后,态度反转。“王青山”一类官员,一身清廉清正,但管教家属不严,被“绑架”,被“拉下水”。

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分析认为,《戒石碑》获得好评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它传播的是地方优秀历史和廉政文化,观众有接近性,还在于它是一部耐看的剧,其中富含当代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许多主题元素,每看一次就发现新东西。故事结局对罗向辰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容错免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查纠“迎官亭”,实质是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正面交锋;朱贵举办生辰宴的情节,讽刺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利用婚丧嫁娶借机敛财的行为;王青山被“拉下水”、“鸿门宴”收买罗向辰等情节,给如何面对“围猎”与“被围猎”提供了正确答案,等等,这些都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观看后,不少党员干部著文谈感想。张银赞罗向辰“为解百姓疾与苦,丢官当印亦何如?万民请愿万民伞,清气精魂存人间。”胡端雄言“声声花鼓乡音重,直把清廉植入魂”,李小英写“戏中多感悟,笔下几宏论。念我荆襄地,清廉本有根。”陈生贵有感“贪腐遭人唾,清廉乃我魂”……

链接:《戒石碑》剧情

第一幕戏当印,讲述罗向辰赴任后,看到京山县境内田地荒芜,草木枯萎,一片哀野,便将陪伴其多年的小黑驴宰杀后,在衙前熬制驴汤分于灾民,为百姓一解饥渴、暂渡难关;同时,又冒着灭顶之灾,将御赐官印当掉,筹措银两买粮救灾。

第二幕戏审银,讲述罗向辰听说前任知县、现已成为其上司的承天府府台朱贵,将原朝廷划拨的十万救灾款物大部分用于修建一座“迎官亭”的内情后,巧审石匠包工头张启明,得知了六万救灾银已被朱贵私吞囊中的事实。

第三幕戏贺寿,讲述罗向辰受邀参加朱贵三夫人寿宴,在宴会上斗智斗勇,采取萝卜贺寿的方式,向同赴寿宴的朱贵恩师、湖北布政使司、藩台大人王青山揭发朱贵贪赃枉法的故事。

第四幕戏赴宴,讲述王青山得知朱贵已将四万灾银私下贿赂自己夫人,“被捆绑”之下,便与朱贵合谋设下“鸿门宴”,利用美人美酒方式企图收买罗向辰,却遭罗向辰严词拒绝,罗向辰被押往深山采石场接受劳役。

第五幕戏刻碑,讲述罗向辰被押往采石场后,京山百姓群情激愤,为罗喊冤叫屈,并向朝廷递交万言书。朝野震动,皇帝派钦差彻查此事后,将朱贵、王青山惩之于法;罗向辰为官清正,虽当印有罪,但念其一心为民未被追究责任并官复原职。罗向辰刻下戒石铭碑,运往京山县衙,立在揽秀楼旁,以戒后人秉公办事、从政为民。(邓欣慧)

来源:荆门日报 荆门清风

责编: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