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荆门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董玉清的足迹踏遍荆门的绿水青山、湖泊湿地,他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态,用行动关注身边鸟类生存,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践行者。
董玉清的环保之路从拍摄野生动物开始。上世纪90年代初,董玉清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董玉清不顾自己腿部有障碍,利用工作之余,一瘸一拐地寻遍了祖国的万里山川,为珍稀野生动物摄影拍照。经过几年的拍摄,1998年,他主编出版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荣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
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 董玉清:“就观察在荆门境内,我曾经发现过天鹅,发现过大雁,发现过鸳鸯。我们荆门我已经记录有二百多种鸟,荆门的鸟类是很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很丰富的。”
在拍摄过程中,董玉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与滥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神农架林区调查野生动物资源时,看到大片天然林被砍伐,连夜写出了《悲哉,神农架天然林遭蚕食》的报道,在《湖北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后,引起了国家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 董玉清:“我们每次出门,虽说是在拍鸟,也是在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现了几次用大网捕鸟的场面,我们记录以后我们马上向当地公安进行报告,把它拆除、查处。”
2018年冬,一场十年难遇的大雪,突降江汉之滨的黄荡湖大雁越冬地。董玉清带领几名护鸟人员巡湖时,发现湖泊结下了一层厚厚的湖冰,大雁很难觅食。
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 董玉清:“黄荡湖就是下大雪结冰以后,鸟类没有吃的东西,我们就给它送冬粮,为黄荡湖大雁送冬粮,给它撒稻谷,(让大雁)在湖面上冰面上栖息的时候能吃到食物。”
连续7天,董玉清带领爱鸟人士,在零下7摄氏度的大雪天早出晚归来回100多公里,往返于黄荡湖大雁越冬地,为大雁投放冬粮。在众多爱鸟人士的帮助下,越冬栖息的大雁安全度过粮荒。近几年,董玉清等爱鸟人士对黄荡湖大雁及鸟类栖息地的大力宣传,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一些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每年到黄荡湖越冬的大雁有上万只。
在董玉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爱鸟护鸟行列,曾红旗就是其中的一员。
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曾红旗:“每天我们早上一出来就首先巡视一遍水面,岸上,看鸟类的生存情况要做记录,把照相机带着把它照下来。再就是调查,荆门的鸟类还有多少种。”
现在只要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组织观鸟护鸟活动,总少不了爱鸟人士曾红旗的身影。只要不下雨,他都会开车在在荆门全域内观察鸟,拍摄鸟,保护鸟,每个月他的车基本上要跑5000公里左右。
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曾红旗:“我们在周围和当地老百姓当中做了大量的宣传,说它是什么样的鸟类,是什么级别的,现在我们要保护它。”
天空因为有了自由翱翔的鸟类,才显得辽阔高远;我们的周围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鸟类,才显得生机勃勃。董玉清表示,他将和爱鸟文化研究会的爱鸟人士一道将爱鸟护鸟行动进行到底,为鸟类守住美好家园。
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 董玉清:“我们呼吁我们荆门市民要爱护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环境好了,我们人类才生活的更好;环境不好,我们人类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责编: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