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出贫困】漳河新区泉洼村:大户带小户 同奔致富路

漳河新区漳河镇泉洼村地处荆门城区近郊,过去这个村产业结构单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不多,这两年,一批能人和种养植大户在村里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养殖,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漳河新区漳河镇泉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朝发每天都会来到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查看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去年的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田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给了村里新成立的合作社。

漳河新区漳河镇泉洼村村民  张朝发:“当时我来到的时候,我心里蛮担心,我怕不稳当,有没有收入呢?”

张朝发的顾虑不是没有根据,泉洼村的一些村民致贫的原因就是传统种植,收入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如何破解发展的困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的合作社一起谋划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泉洼村北边有个水库,是比较优良的小龙虾养殖区域,过去有两三户人家养过小龙虾,但是规模比较小。

漳河新区漳河镇泉洼村惠农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 谢玉涛:“他们就是有三愁,他们第一愁管,第二愁销,第三愁资金。”

去年,谢玉涛在村里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流转土地大规模养殖小龙虾。合作社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请专家来实地指导,渐渐地,小龙虾养殖有了规模,见到了效益。

漳河新区漳河镇泉洼村惠农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 谢玉涛“每亩的纯收入可以达到7000块钱以上,是我们种传统水稻的几倍的利润。”

如今,张朝发在合作社里帮忙养虾、种菜,打工和流转土地的钱加起来,一年收入也有好几万元。

漳河新区漳河镇泉洼村村民 张朝发:“工作量也不是蛮大,收入也还是蛮可观,这样我原来考虑收入不稳当的顾虑,就消除了。”

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用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并参与到小龙虾养殖中来。黄国荣去年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通过扶贫政策无息贷款,他一次流转了10多亩田地养殖清水小龙虾,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很快就能得到专家的指导。

“这很明显,边上浮起来的草,这都属于是虾子没吃饱,虾子饿了它就夹草。”

现在,黄国荣每个月的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而像王先华这样的种养殖大户在泉洼村有10多个,他们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带动贫困户共同增收。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责编: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