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将盐碱地变为良田,这一直是人们的梦想。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研发团队在我国多地试验种植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为我国大面积盐碱地筛选优势海水稻品种。今年,海水稻种植测试面积将从1万亩扩大至近2万亩,科技创新为我国粮食安全拓展出了新领域。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袁隆平院士率领的科研团队正在对新的耐盐碱水稻进行播种。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形象化的称呼。是指能够在盐碱地及滩涂上存活生长并能达到一定产量的一类特殊水稻。从2012年开始,袁隆平院士团队就从最核心的选育工作下手,建立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利用杂交水稻技术等多技术手段,筛选了一批具有较高耐盐碱特性的水稻种植品系。实验阶段性状表现良好的海水稻品种,究竟能不能经得起检验,今年将迎来关键之年。
青岛海水稻研究基地的灌溉用水含盐量为0.6%,为了提高产量,研发团队在土壤改造、水肥循环、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也进行了重点研发攻关。
我国海水稻培育从1986年开始,相关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基础工作。2016年开始,袁隆平院士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单位产量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并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进行综合改良测试,总示范面积已经近万亩。在耕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将盐碱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新途径。
来源:央视网
责编: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