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大原因制约 荆门1011台“便民机”大多成摆设

荆门市是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6个试点城市之一。2018年底,为将五级“一网通办”延伸到乡、村,该市投资36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集成式自助终端入村工程,在1655个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室)配备1011台24小时自动服务终端机。

然而,记者随省政府第七督查组在荆门暗访发现,这些“便民机”大多闲置,成了摆设。

“便民机”无人问津,使用率低

3月26日,记者随督查组人员来到漳河新区双喜街办汉通楚天城居委会,一进门看到大厅摆放一台崭新的自助终端机,机器开启,但无人问津。记者刷身份证在终端机办理业务,发现根本没有联网。居委会马副主任介绍,自助终端机今年元月安装,但尚未有人来办理业务,主要原因是不知怎么办。

在龙脊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自助终端机根本没有插电联网。

在掇刀区团林镇团林村部,自助终端机上满是灰尘,机器未打开,也不见村民来使用。

走进团林镇政务服务大厅,看到记者在自助终端机前转悠,工作人员才赶忙打开设备,但仍无法使用。镇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政说,目前全镇43个村(社区)均安装了自助终端机,但怎么使用还不清楚,办执照等业务还是要去掇刀区。

按计划,荆门整合全省政务一网通平台的100多项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在自助终端机上均可办理,如老年优惠证、残疾人补助、出生证等,且24小时服务,真正实现便民。“一台机器3万多元,集高拍、扫描、打印、身份证识别、缴费等功能于一体,但目前确实存在使用率低的问题。”荆门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万锦富坦言。

三大原因制约使用普及

“大小写拼音加数字,密码哪里记得住。”在漳河新区政务服务大厅,65岁村民张爹爹连称麻烦。他想办理老年优惠证,但在自助终端机上,需先进行身份证扫描、申请注册、输验证码、设立长密码等一连串程序,如忘记密码,又要重新注册。“注册程序繁琐,是制约自助终端机使用的一个原因。”漳河新区政务中心主任邓凯说,这台终端机几个月仅办理了一个业务,乡、村来办业务的多数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妇女,注册麻烦成了一道坎。

“便民机”功能先进,但无专业人员指导,则是另一道坎。记者随机询问3个村(社区)工作人员,对方均表示不知怎么操作自助终端机。龙脊山社区书记肖科说,机器虽然安装调试完毕,但里面有哪些功能、村民能办什么业务,相关部门并未安排培训。“因为资金短缺,乡村自助终端机管理是短板,服务人员均兼职、待遇低。”荆门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黄勇说。

互联互通问题也是难点。以办老年优惠证为例,自助终端机显示有验证环节,村民仍要到区级民政窗口办理。还有社保、不动产登记、公安、司法等部门的相关业务不能在自助终端机办理,“系统对接也不通畅,自助终端机是一家公司开发,而政务一网通平台又是一家公司,端口难以兼容对接,运行速度慢、效率低。”万锦富说。

各方合力编织一张网

如何让先进的自助终端机真正便民?

万锦富建议,应实现专人专管,可借鉴京山模式解决资金问题,将基层网格员、土地信息员、安全信息员、政务服务专员“四合一”,整合后专职人员工资收入提高,同时加强对专员进行自助终端机使用、维护等专业培训,通过专业人员辅导,让群众足不出村办理各项业务。

“相关部门也应简化便民服务操作流程,降低设备注册难度。”黄勇说,目前正加大督办力度,加快完成运营公司之间的测试磨合,争取在今年6月底之前,让1011台“便民机”真正运转起来。

针对部门间互联互通问题,省政务管理办相关人员介绍,我省正积极对接国务院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2019年底,可实现所有部门政务服务融合到“一张网”,届时可整合各部门分散的自助服务设备,所有便民业务“并联”到一台自助终端机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责编: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