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塝墓地分布图
出土器物
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目前进入终评环节,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等20个项目入围终评。
记者获悉,距今5000年前后的城河遗址,是当时城市的典型样本,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强化了长江中游尤其是江汉之间这一地区文明演进历程探索的薄弱环节。
三位一体系统发掘 揭开古城神秘面纱
出土钺
城河遗址位于我省荆门市沙洋县,该遗址在1983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起至今,在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研究课题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博物馆、沙洋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
经多年对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城河遗址的功能分布、筑城年代、社会形态、生产水平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揭示。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小军称,考古发掘和调查表明,城河遗址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重要城址,距今5000年前后,城垣及以内面积约70万平方米,文化面貌为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早期。
史前古城 地位类似今日武汉
提取随葬品
考古队在城河遗址内已发现大型院落式建筑及附属设施、一般性居址、陶器生产区、中心“广场”设施,以及与祭祀性活动相关的特殊遗存等。
彭小军介绍,该遗址地处汉江西岸、长湖北岸,城河及其支流分别从遗址的西、南及东侧流经,于遗址东南方汇合。考古发掘认为,流经城内的城河并非自然河流,而是经改造后的人工水系,是为了解决当时城内大量人口的用水、排水问题。彭小军称,“对水系的利用、管理,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行为,说明这里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鉴定人骨
在已发现的长江中游遗址中,城垣内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的石家河遗址,被认为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中心,也是同时期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相比之下,城河古城在当时相当于今天的二线城市武汉,对其进行深度解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彭小军说。
235座史前墓葬 为规模最大屈家岭文化墓地
绘制墓葬图
考古队在北城垣外侧200米左右的王家塝勘探发现了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235座,遂于2018年3月开始系统发掘。这些墓葬葬俗独特,绝大多数为竖穴土坑墓,超过70%的墓葬可见葬具,其中,类型丰富的史前独木棺痕迹,为长江中游首次大规模发现,为了解当时葬具结构提供了珍贵支撑。
大、中型墓葬有体量巨大的棺木,随葬品丰富。小型墓葬仅随葬数件陶器,甚至发现几座小墓共用一个器物坑的现象,表明当时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
发掘区内,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墓葬有7座。规格最高的为M112墓葬,面积达22.4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游所见规模最大的史前墓葬,随葬有玉钺、石钺、象牙器、漆器等重要器物,推测墓主人身份较高,是否为“王”一级人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专家认为,王家塝墓地是迄今为止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对重新审视屈家岭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而城河遗址城垣、居址、墓葬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以及认识该地区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记者海冰 实习生 戴中珣)
来源:长江云
责编: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