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创造》改革创新发展史选登 荆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讲述人:孙祖军,市林业局副局长

简介:漳河水库一直以来被誉为荆城人民的“母亲河”。2014年,漳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我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更是我市生态建设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漳河作为我市的“母亲河”,政府把对漳河的保护,放到了生存和战略高度,制订了漳河“三圈”(水体蓝线保护圈、湿地和水土保护圈、生态旅游圈)保护规划,加大了对漳河周边区域环境的规划和保护。

漳河水库不仅是我市的重要饮用水源,而且还为江陵县、远安县等地260多万亩农田提供灌溉,哺育了江汉平原四分之一的土地。同时,该湿地系统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对我市和周边区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该湿地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保护好漳河,是刻不容缓的事,利在当代,也功在千秋。

关于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最先我们规划的面积是138平方公里,漳河迎水面山脉都在范围之内。为了更有利于保护漳河,也给以后项目留有余地,2011年规划修编时,在湿地公园规划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外围红线影响控制区,区域保护面积增加了217平方公里。

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湿地公园的基础、服务和保护等设施建设。比如,开展景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将漳河周边森林纳入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通过建设实现了白鹭、野鸭等野生动物成群回归;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完成景区4个村500多户农户的供电线路改造,从根本上保证农民不砍柴、不毁林、不复耕。在合理开发上,建设了观音岛景区,新建广场、仿古式门楼、酒店、商场等基础设施,兴建森林攀爬、农家乐园、百鸟园、百花园等游乐项目,实现水、电、路三通。新修88公里环库旅游公路,修缮了漳河历史展览中心。还在景区、堤坝、渠道种植水杉等植物上万株,种植芦苇40万株,改善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对园区内湿地景观、湿地生态进行改造提质,把漳河流域打造成森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效减少进入漳河水库的泥沙和污染物,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凡此种种,让漳河水一直保持在Ⅱ类水质等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市内外游客,成为湖北旅游线上一处风景优美、休闲娱乐和湿地文化内涵深厚的湿地生态旅游胜地。

漳河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后,带动了京山、钟祥、沙洋、东宝等地分别在惠亭湖、莫愁湖、潘集湖、仙居河等处进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大为改观。(杨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