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下去的那些"天然食物",真是天然的吗?

什么是“天然”食物?有人说,是非化学物质制成的;也有人说,是没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即,非转基因的)。但两种说法都行不通:首先,整个生物界就是化学物质组成的,其次,转基因生物虽说是人为将基因混合和匹配起来,但人体内自然存在的细菌也一直在做这种“勾当”。

那可不可以说“不在实验室里生产的就是天然的”?然而事实上,实验室生产的 VC 和橙子里的 VC 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要定义什么是天然食品还真不容易,况且还有诸多类似的被推崇的食品概念——但作为铺天盖地的广告主角,它们还是有必要被了解和界定一下的。

历史上的“天然食品”

“天然”一词已经被披上了时尚的外衣,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却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是:与祖先在自然环境中所食之物类似的东西,才是人类注定赖以欣欣向荣的给养。如果与这种饮食偏离太多,身体就有麻烦了。

根据这一观点,自然地进食,就是吃我们“注定”该吃的食物,谁都知道汽油车不能烧柴油。那么,问题来了:谁,或者说,什么决定了我们“注定”该吃什么呢?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众多后来者,都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回答——直到十九世纪,查尔斯·达尔文登场。

这位进化论的提出者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现代人的祖先——那些成功充分利用环境中食物茁壮生长的佼佼者,得以生存下来并将基因传给我们。他们是经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作为他们的后裔,我们继承了他们的体质,也吃着一样的食物。

当然,那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和我们的祖先一样的身体——吃了同样的食物却消化不好的人会营养不良,容易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他们的体质也就很难传承到今天。长此以往,自然选择将我们的身体“设计”成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食物”的类型。

比如,我们“注定”要吃水果,是因为水果是我们祖先容易获取的主要食物之一。漫长的进化选择过程“设计”了我们的祖先,使他们能从所吃的水果中获益。

但如果换成果汁,我们的身体就有点吃不消了——毕竟我们的祖先没见过榨汁机。当然,果汁与水果足够相似,你的身体还是可以利用它的,只是效果不如水果好罢了——与水果相比,果汁中的糖被浓缩了,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可爱的糖,我们的身体就 hold 不住了,动不动就开始藏私——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

今天,许多人喝橙汁比吃橙子多,这是最新的经济发展才带来的结果。一个世纪以前,想喝橙汁需要自己榨。而今,有太多吃不完的橙子,市场便推动经济的力量重塑了我们的消费思维。大量多余的橙子以浓缩果汁的形式售出,而且果汁的运输和保存还更方便。水果被榨汁时,丢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粗纤维和易氧化的维生素。除去已经损失大半的营养素,橙汁里面多的是果糖和水。比起市场,人体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新形势。

超市常见的果味饮料当然更是非天然食品——哪怕糖和 VC 是从水果里提取的。其中的低水果含量和高糖添加,都与我们的身体千百年来适应并从中获益的食物相距甚远。

与“天然食品”紧密相连的“自然生活”概念不乏批评者。一种声音说,这些对祖先自然生活环境的关注只是对逝去乌托邦的情感泛滥的向往——正如 1849 年诗人丁尼生所言,大自然一直是“血淋淋的牙齿和利爪”,所有的向往只是因为未曾经历。所以,“天然”地生活可能是个挺无聊的概念?

另一种反对声音说:人类自身及其所有活动一直是其所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把自然环境理解为与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创造相隔离的东西——如果鸟类求偶舞或蜂巢是自然现象,那么人类行为和人工制品,包括我们称之为“非天然”的东西,也是自然现象。所有这些都可以被一股脑儿地归为“自然”的生活方式。

对于以上质疑,哲学家大卫·刘易斯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刘易斯强调的是,语境可以控制你所说内容的走向。“自然”(natural)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

从科学角度来看,自然的物质往往意味着任何物质。夸克或黑洞,聚四氟乙烯或糖精——都是“自然”物质。而“天然”产品则来自人文的语境。属于自然生活的东西仅包括那些在大自然的“设计”下有助人类健康生活的产品,而不是物质世界中的一切。

什么是“健康”膳食?

对“天然”追本溯源,有些人可能就会提到所谓“原始人饮食法”(paleo-diet)。这种饮食法的问题是过于狭隘,仅仅看到了人类的狩猎采集阶段,别忘了,那可是在 10,000 年前——进化史中农业出现之前。一万年来,我们已经进化得与那时大不相同了。

农耕生活和游牧生活,会对我们的体质进行不同方向的“筛选”。举个例子,1 万年前,斯堪的纳维亚的乳畜业便将斯堪的纳维亚人设计成高乳糖耐受的体质——一些地理上与之隔离的非洲人群也有着与之相似的传统和遗传特征。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大多数亚洲人由于没有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大量人群乳糖不耐受。

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遗传特征从远古的祖先继承而来,其古老程度可能超乎想象:即便欧洲人在发现美洲土著的庄稼以前从没尝过西红柿、土豆和玉米,也不妨碍他们欣然享用这些食物。反过来,美洲土著人现在所喜欢的苹果、桔子和欧陆谷物也是他们以前从未尝过的。甚至狗这种天生的食肉动物也能吃水果和谷物——这是因为,他们与包括我们在内的杂食性动物在进化上有着共同的远古祖先。

天然和健康是一回事吗

天然的就等于“健康的”吗?事实上,按远祖的饮食所吃的一些食物并不利于我们的健康。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当今的生活方式。土豆虽然是天然食物,但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说法,对于缺乏运动的人来说,土豆就跟甜饮料一样不健康。借用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和营养学教授沃尔特·威利特(Walter Willett)的说法:可能挖土豆的人才可以多吃土豆。“现在,很少有人能像上上辈人一样做那么多的体力活儿,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消耗土豆中的那么多淀粉”。在“天然”的状态下,我们可是没有超市的,凡事都要自食其力。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而言,土豆、蜂蜜这样天然的碳水化合物,也可能比无糖汽水里的人工甜味剂更不健康。

虽然是人造的,但合理添加的人工甜味剂使人患病的概率趋近于零;与此同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高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概率却是惊人地高。

全食又是另一种概念

“天然”并不等于是“健康”,那是不是未加工的“全食”就“天然”呢?

脱脂牛奶虽然不是一种全食,但也是健康的食物:如果你非要坚持“天然”,可以想象——为了将脂肪留下来做奶油和奶酪,你的祖先可能也喝了脱脂牛奶。另一方面,比如小麦,如果贯彻全食、不加工的理念,是不是应该把叶子一起啃了?但你的消化系统并不能从中获取养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天然的并不等于全食或健康食品,它也的确与这些概念相关。非天然的食物往往是所谓的 “精制”的食物,以及不健康食物。这是因为,尽管进化的速度非常快,但也不可能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重新设计人体以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精制食品。

工业革命带来了包括精制面粉、糖和其他前所未有的高热量密度食品。碾磨过的“白”面粉已经从谷物的其他部分,如胚芽和麸皮上剥下,就像精炼糖从植物的其他部分分离出来一样。这些食品,成为了消费者热量摄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食品往往“与天然食物很像,但事实上它们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人造产物”。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中,天然的、整体的和健康的往往指向相同的食物。

到底该吃啥?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被各种食物的噱头绕晕了吧?

其实,近年来,随着营养学研究在不断发展,各种研究结论催生着层出不穷的“养生”派系。这两年有文献研究发现,很多营养学研究结论很快就被新的研究推翻,若是用来指导生活,恐怕可信度还不太够。科学是个不断发展的艰辛过程,人们的生活却不会为之放慢脚步,所以,最好还是避开那些极端的饮食、生活方式,看清那些饮食策略的噱头,理性地判断。

当然,除了食物之外,生活还有其他方面。

研究表明,户外的空气、光照等,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功能得到改善,比如适度的阳光照射可以使皮肤细胞生产维生素 D,保护骨骼健康;清新的空气也有诸多裨益——比起过去约 50,000 代的狩猎采集者, 500 代的农耕者,我们成为在室内生活的物种,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享受自然的生活,需要我们去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惟其如此,人们才得以在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里的时代,能够到树木茂密的小径里走走。

保护环境也意味着减少对所有产品的消费,包括对天然产品的消费——购买任何商品时,不管是天然还是非天然产品,生产过程都会污染空气和水源。

产品包装(纸、塑料、油墨、胶水,等等)改变了空气和海洋中的水——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当初滋润我们祖先的已经相去甚远。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保罗·欧利希(Paul Ehrlich)敦促大家:“所有生物,包括我们,都掉进了一种令人作呕的有毒炖菜中——它由各种工业副产品组成,而这些副产品的出现正是我们每天购买并不经思考扔掉的东西所带来的。”

别那么自私,想想“自然”——这可以促进我们更明智地思考。

来源:科研圈(ID:keyanquan)

责编:张凤娇

a3d26450e78f6f16e8f6de1eb4a3c4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