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河边的农庄吃漳河鱼、农家菜,到汉江边的趸船上吃江鱼宴,曾风靡一时。
然而,这些餐饮行业因为餐厨垃圾及废水处理不到位排入漳河、汉江,或多或少存在污染隐患,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去年10月,省环保厅下达《关于开展敏感水体餐饮业环境保护专项清理整治的通知》,要求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设置有国家、省、市考核断面的河流周边餐饮行业,开展集中整治。
如今,这些水库边、江边的餐饮业整治情况如何呢?8月8日至10日,记者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实地深入漳河、汉江进行了探访。
8日,记者来沙洋县汉江公路大桥附近江畔的一处码头,这里两家开办多年的水上餐厅“鱼码头”和“金水鱼湾”,因长期环保不达标,曾被多次曝光。
记者看到,两艘船各有3层高,目前已被关停,包间和厨房都被贴上了封条,料理台盖上了一层薄膜,菜架上留着几颗土豆,看不出明显经营痕迹。在餐饮船内部的墙上,张贴着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但没有环评审批文件。
“这种餐饮船是无法通过设施改造达到环保要求的,之前是通过容器盛放污水,对方称都拉出去倒掉了,但不可避免会有污水溢进汉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必须予以取缔。”随行的环保专家介绍。
据了解,“鱼码头”和“金水鱼湾”两艘餐饮船原位于沙洋自来水取水泵船下游150米处。2016年8月,为保证城区饮用水安全,按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相关要求,两艘餐饮船迁至沙洋大桥下游800米处。
去年12月,这两艘餐饮船因未取得环评审批手续、擅自投入经营,以及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并被处以罚款。今年8月2日,沙洋县环保局再次对餐饮船进行专项检查,发现其环境问题仍未改正,按相关要求应依法予以取缔。8月3日,沙洋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其进行断电处置、现场查封、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予以关停。
但记者也看到,虽然两艘餐饮船被关停贴上了封条,但仍然“原样”停在江边,厨房、餐桌等经营设施都没有拆掉,未彻底予以取缔,可随时恢复经营。
“我们将持续跟踪,加强执法,绝不允许餐饮船反弹再恢复经营。”沙洋县分管环保工作的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周翠兰表态。
8月10日中午,记者一行顶着酷暑烈日赶到了漳河水库周边农庄聚集区。作为荆门中心城区不少市民假日休闲旅游出行“第一选择”,超高的人气促使库区周边兴起越来越多的“农家乐”“渔家乐”,渐成燎原之势。
据初步统计,漳河水库周边500米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业单位达到42家,其中在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有9家,二级保护区外有33家,排放的餐饮、生活污水对漳河水源存在污染隐患。在前期生态环境部饮用水源地专项督查整改中,我市对42家农庄进行了全面整治,对水源地保护区内9家农庄进行了集中关停,对其招牌进行了拆除,并集体约谈经营业主。但环保执法人员巡查发现,目前多家农庄又“悄悄”恢复了经营。
“由于漳河水库周边大部分农庄为村民利用自有房屋经营,为当地村民发展休闲农业的配套产业,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关停难度很大。再说‘靠水’不能‘吃水’,当地一些百姓也想不通。为了保护漳河这库清水,沿线群众也确实作出了巨大牺牲。”漳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烈勋感叹。
罗烈勋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积极配合漳河水环境监察支队做好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营性农庄关停相关工作,同时加快建设迎接、苏集、苏院村的居民还建点,让库区周边住户逐渐集中到环保达标的新型社区居住。“我们将严格对漳河库区周边已建成的800多个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和三个污水处理厂运行进行监管,确保环保设施达标稳定运行,做到守河有责、守河负责、守河尽责,呵护好这库‘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