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客店:田园变乐园 农房变客房 产品变礼品

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坐落在大洪山南麓,近年来,南庄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依托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昔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在客店,一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展开。新年伊始,记者走进客店,探访美丽乡村建设的“客店模式”。

山村美丽蜕变 “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李才凤向游客发放自家“农家乐”名片

美丽的南庄村

南庄村以“对节白蜡”古树闻名。村湾分布着7棵千年以上的对节白蜡古树,最大的一棵树龄已有1800多年。

走进南庄村,步步是景,“新装”被“旧颜”扮美——废弃的旧砖布瓦被垒成一道道庭院矮墙,扔掉的破坛烂罐被改造成复古花盆,闲置的石磨石碾与旧木桩搭配,乡情乡味扑面而来。公厕外墙砖石堆砌,搭配木雕、陶罐等小装饰品,竟也美成了一道风景。

环境美,游客来,商机现。跟村里大部分村民一样,今年57岁的李才凤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建起了让游人吃、住、玩一体化的农家乐饭庄。

李才凤的饭庄是一幢三层楼的房子,一楼吃饭,二楼住宿,三楼自住。每个房间都带卫生间。“我家一共有8个卫生间,很方便!”谈起现代化装备,祖祖辈辈都蹲茅坑的李才凤非常自豪。

李才凤是村庄蜕变的见证者。她是地地道道的南庄人,在她印象里,过去村民没什么发家的门路,各家各户养猪,污水横流,方圆几十里都能闻到臭味。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有菜地、香菇棚子,为防止外人进入,都用砖石树枝刺条围着,乱七八糟。

如今,厕所、猪圈的污水得到了科学处理,菜地、猪圈、香菇棚子也统一规划布局,村里还修了公共厕所。“看上去舒服多了,游客都说我们这里环境好。”李才凤一脸骄傲。

李才凤也是村庄蜕变的受惠者。她一家四代八口人,以前房屋破旧,收入来源单一,她又有病在身,做不得重活,全家人生活艰辛。

自从村子开始打造“对节人家生态园”景区后,他们家的生活大变样。2016年,政府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李才凤和另外7家农户率先试水。她把在政府招待所工作了10多年的儿媳召回来,经营农家乐饭庄。一年时间过去,老房子变成了三层楼房,村里统一设计的中式仿古窗子、柱头,再配上一串串红灯笼,典雅气派。

“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李才凤笑着说道。

李才凤为人热情,和儿媳新老结合,取长补短,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她还专门制作了名片,方便客人预订宴席。“最忙时一天要接待8桌客人,不预订就吃不到我家的菜。”

李才凤介绍,农家乐菜品的主打是农户自养的菜猪和土鸡,她家以前一年要养好几头猪,现在忙不过来,养得少,主要找周边农户收购。

除了经营饭庄,李才凤还是景区的清洁工,负责村里5座公厕及主干道的卫生,每月工资800元。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家里除了上学的孙娃子,每个人都在赚钱!”李才凤乐呵呵地说。她丈夫长年打小工,美丽乡村建设到处是活。儿子以前喂山羊,种香菇,现在买了面包车搞出租,因为忙不过来,100多只山羊去年全卖了。

村子人气旺了,也引来了外来投资者。李才凤家一共4亩多地,2亩地租给了种月季花的老板,每亩地一年租金1000元。

“还有2亩多地不租了,我儿子投资2万多元栽了200多棵葡萄树、200多棵猕猴桃树,准备建采摘园,方便游客游玩、采摘,吸引更多游客来吃饭。”

植根乡土,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客店镇党委书记朱克举介绍,在客店,像南庄村一样依托自然资源建设美丽村庄的,还有明灯村、马湾村、水墨坪村、赵泉河村、邵台村等等,它们分布在通往黄仙洞景区的道路沿线。

而事情的起源,是怎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

客店镇地处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是湖北省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每到旅游季节,公路沿线村庄会吸引很多游客观光。但是,农户厕所简陋,臭气熏天,蚊虫叮咬,游客很不适应。

2013年,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客店镇就从解决厕所问题入手,选择在离集镇最近的明灯村做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实验。

那个时候,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孙君正在水墨坪村推行“孙氏”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正是这个契机,朱克举接触了孙君。虽然该项目因为成本高没有引进,但孙君一句“农村的出路,在于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却在朱克举心中扎下了根。

明灯村在“孙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厌氧发酵+砂石过滤+植物吸收”模式。这套技术把农户厨房、厕所、猪圈的污水全收集起来进行处理,每套成本降至三千元左右。这三千元,由政府补贴。

“这套技术接地气,成本低,效果好,还解决了山区天干缺水浇菜地的问题,建成后像个小景点。”朱克举说。

生活环境改善,村民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但是,仅仅解决生活污水问题,离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游客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污水处理之后,新农村建设还能做什么呢?政府没有钱,群众钱也不多,如何找到一条既适合生活又方便生产,干部接受,农民也接受,村里还要搞得起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这个时候,“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成了破解难题的一道亮光。

还是在明灯村,过去丢弃在房前屋后的旧砖旧瓦废木料成了香饽饽。按照就势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创业的思路,客店镇以乡村历史文化为灵魂,随坡就湾布景,用旧砖旧瓦做成庭院小花墙,用旧檩条杂木桩做成路灯杆和围栏,用山上的块石河沟的卵石铺成乡间小径……

施工过程中,一批木匠、瓦匠、书法大师、设计大师、污水处理师傅应运而生。小到椅子大到亭子,都是本地工匠动手制作。他们最懂农村,作品散发着乡土气息,又奇思妙想无穷,连过去喂猪的石槽都摇身一变,成了拙朴典雅的面池。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比我们聪明多了。他们设计制作的东西,群众能够接受,也更加珍惜。所以,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朱克举说。

在明灯村探索了差不多一年,经过不断深化,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基本形成。

2015年6月,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在钟祥召开,会议充分肯定明灯模式为“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方向”。

在“明灯方向”的指引下,2015年3月开始,客店镇以南庄村为起点,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景点、全域旅游服务建设。如今的客店,更多的村庄正在像南庄村一样,田园变乐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

废旧玻璃瓶跟瓦罐合理利用,便成为客店镇随处可见的特色小景

核心解读

“客店模式”核心何在?客店镇秉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以群众能够参与,干部能够接受,村里负担得起,能够惠及所有农户为原则,在尊重村庄的自然机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千户生活污水处理、千户庭院小景打造、千户垃圾分类减量、千户最美农户示范等措施,把昔日零乱破败的乡村建设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以此为基础发展全域旅游服务,从而实现了从整治乡村到建设乡村再到经营乡村的蝶变。

专家点评

钟祥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卢军:

建设美丽乡村,契合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农民群众殷切期盼。如何建设美丽乡村?钟祥市客店镇秉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持续打造创建,实现了从整治乡村到建设乡村再到经营乡村的蝶变。他们按照“全域旅游景区”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守护生态、留住乡愁、发展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他们以农村为根,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随坡就湾布景,避免大拆大建;就地取材,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客店的实践说明,乡土就是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客店以此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体验、观光采摘等产业,推动三产融合,美丽经济蓬勃兴起,实现了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

结束语:

从远古屈家岭文化到当代鱼米之乡,荆门,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基础,有着生动而丰富的劳动实践创造。

正值“乡村振兴”号角全面吹响之际, 1月25日起,记者先后深入沙洋双冢村,京山马岭村,钟祥彭墩村、湖山村、明灯村、南庄村等地,实地探访农民家庭,与镇村干部深入对话,邀请专家点评,推出了“记者走基层·我是荆门新农民”系列报道,展示新时代部分农民新的生产生活状态,探究荆门“乡村振兴”新作为。

王霄云、 胡应元、丁长海、沈小金、马想军、李才凤……这些农民家庭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农村的改革创新,或政策调整,或能人当家,或归乡创业,或环境整治等等。这些切实给乡村发展注入动力的典型案例,是荆门农村改革创新的缩影。

“我是荆门新农民”系列报道到今天全部结束,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希望全市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荆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强大推力。

来源:荆门晚报

责编:张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