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门报道】每到年关时节,全国很多地方都会迎来一批来自四川自贡的手艺人。他们选择在这个特殊时间远离家乡,只是为了制作花灯这一件事。而经他们的的制作出来的花灯也必定是当地那年最好看的一批。
彩灯“梳妆打扮” 即将与市民见面
2月2日下午晚上,记者在爱飞客航空小镇的一处仓库里,制作彩灯的工人们正在这里忙碌着。有焊接灯架的,有装灯管的,还有给灯架穿上“外衣”的。在这些彩灯里,有花朵、动物...还有些支架写着各种吉祥字样。
这里的负责人冯厂长告诉记者,这些彩灯手艺人全部来自四川自贡,他们这次总共来了30人,1月份他们就来到荆门,每天都在赶工,在春节之前把灯全部做完,彩灯到时候就能如期与荆门的市民见面了。
今年50多岁的赖桂仙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就彩灯制作来说,大体经过四道工序,首先需要美工设计图样,其次钳工按照图样裁剪铁丝钢条,然后电工进行焊接,最后由裱糊工布局灯泡并且装饰灯的外表。而赖桂仙就是从裱糊工做起的,因为出身于“彩灯之乡”,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学的也快。仅两年时间,赖桂仙就把“份内事”做的干净利索。
和赖桂仙一样,她的丈夫和儿子,也都是彩灯手艺人,而且跟她在一个团队制作。丈夫老张是焊工,儿子小张是电工。“用不了几年,这套做灯的手艺,我们全家就可以学会了”赖桂仙笑着说。
一家三口在一起 就算异乡过年也挺美
“每到过年,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可以说我们在用自己的艰辛,换得别人的快乐。”小张说,我们把彩灯做好,当彩灯亮起来的时候,吸引人们来看灯,他们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引得游人高兴,说明人们喜欢这个东西,那么我们就有饭吃了,有了饭吃,我们就能做的更好。”
说起制作彩灯,赖桂仙满脸的自豪感,她说和其他地方的彩灯想比,四川自贡做的灯,分工比较明确,画图、焊接、裱糊等,都是不同的人在做,是一条生产线。这种流水线作业需要各工种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所以做出来的彩灯自然更有保障。同时,她还透露出判断彩灯质量高低的秘决,“要从形、色、声、光、动等方面来看,好的花灯,亮灯后,要看不出里面的骨架,而且要活灵活现。市民到街上看灯,可以自己观察看看。”
自贡灯会的盛名由来已久,制作花灯确实给当地人带来了一定的财富。“虽然我们那个地方不大,但我们在我们那做花灯的人少说也有一两万。”2002年,自贡市因为彩灯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彩灯)”。2005年,自贡灯会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2005年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旅游”项目。2008年,自贡灯会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彩灯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贡花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赖桂仙他们经常跑到国内各处制作花灯。尽管如此,对于儿子小张来说,只要一家三口在一起,有时候就算是异乡过年,他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彩灯是艺术品 “我们在传播一种文化”
赖桂仙的丈夫老张个头不高,身高在1米6左右。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跟儿子一起忙碌着。当看见记者镜头对着还没完成的彩灯时,他连忙说“这都还是铁架架,没得啥子好看的嘛,等哈儿再拍好看的。”
在老张眼时在,这些彩灯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希望把彩灯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他说在他小的时候,自贡的彩灯生意没有现在这般火热。“那时候一些大户人家,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就要用花灯装饰一翻,我的一些父辈们就去给他们做。此外,自贡周边的一些乡村为庆祝一些节日,搞一些仪式,也需要找我们给制作一些比较大型的灯组。”
或许就是从给离自贡周边不远的村子做花灯开始,他们的花灯手艺就慢慢的传开了。“朋友圈”越来越大,直至现在扩展到了全世界。在老张的言语中,记者能听出来他的那份自信和自豪。
老张一直在强调,他们的彩灯是艺术品,而制作彩灯的手艺不仅仅只是为了过活,“我们也是在传播一种文化,我们要到世界各地去,把最美的彩灯展现给更多人,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一种文化。”
据冯厂长介绍,在荆门制作的这批彩灯最长的达20余米,高达5.5米,将使用各种灯头100余万支,涉及孙悟空、葫芦娃、光头强等各种大家喜闻乐见的造型100多个,处处都体现出过年的喜庆与吉祥,等到明天(2月10日)过后,在爱飞客航空小镇里就能给荆门市民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更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等这批彩灯制作完成后工人们或者陆续回家过年,或者继续奔赴其他地方制作彩灯。小张说“听说荆门的鱼糕不错,我要买点带回去给奶奶,她牙口不好,吃这个最合适”。
云上荆门记者:刘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