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荆门:漳河水打造清水虾 中楚“三白虾”有笔生态账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1日电 (王杰 杨健 邓欣慧)1月25日,四九寒天,荆门迎来入冬第二场降雪。养有800亩龙虾的倪雷早已做好了防寒准备,他说,母虾正值产卵期,全部进洞保暖,他已在洞口和塘堤上铺好了稻草。

在现场,记者见到大大小小的虾池,虽有1米多深,但清澈见底。倪雷介绍,他养的虾,鳃部、表皮、腹部都非常白净,叫“三白虾”,全身亮晶晶。由于生态、干净,外观美,2017年养殖的5000公斤龙虾全部直销北京,价格每公斤110元,几乎是本地销售价格的一倍。

2017年是倪雷的公司真正开始运作的第一年。从2015年12月份以合伙人身份参与在荆门的项目开始,倪雷就一直在考察养虾产业,最终选择了在漳河新区八庙村建养殖基地,并于2017年3月注册成立了中楚荆门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800亩养殖基地,预留200亩地备用。

八庙,离皂当线13公里,地处漳河新区最西南端,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倪雷说,他看中的是八庙良好的生态和干净的水源。

八庙村小龙虾基地

近些年,吃龙虾的人越来越多,养虾产业发展迅猛。不少人有顾虑,担心龙虾不干净、不卫生。

漳河水库二干渠流经八庙村,送来一渠清水。“‘三白虾’喝的是漳河水,吃的是微生物和水草。”“普通的虾,大多是在浑水里养的,全身黑的多,不敢多吃。我们要打消顾客这个顾虑。”倪雷心里有笔生态账:以漳河水打造清水虾。

这一渠清水,安静流淌八庙3、4组50年,如今欢快起来。正如八庙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云介绍,中楚的需求与八庙的发展愿景齿轮契合。

八庙,一直以来主要种植水稻、油菜,一年两季。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推进和成本的增加,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一年只种一季,村民收入上不去。八庙农业发展,面临方向选择。

中楚的下乡,带来了技术和市场。2017年,八庙2组村民冯春风养殖了13亩龙虾,一亩收入3000元。在八庙,已有16户农户养殖龙虾。2018年,还将增加七八户。

倪雷介绍说,2017年,公司以母虾繁育起步,2018年将坚持母虾繁育与虾苗培育并重,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农户。今年3、4月份会提供虾苗给农户,并在技术上进行帮扶,最后以高出市场价1至2元的价格回购,把农户的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冯云说,八庙以前没有规模养虾的先例,现在很多人都有了养虾的意愿,周边的周集、双堰、苏畈等村的农户也跃跃欲试。

中楚的下乡,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八庙村,中楚集中流转土地后,除支付流转费以外,每年拿出5%的纯利润给流转农户。传统种植效益低,农户更愿意流转承包田,其中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劳动力在养殖基地打工。

四季花,四季果,走在田埂上,倪雷描绘着养殖基地的蓝图。养殖基地将是观光旅游的休闲胜地。依靠基地,他还将在城区建一个一站式购物餐厅,整合销售漳河新区农特产。

责编:张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