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荆门“三农”十大新闻

用新闻事件盘点砥砺奋进的2017,用文字图片记录发展变革的荆门。

2017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对转型压力,我们爬坡过坎,用创新打破桎梏,激发“三农”发展的活力;面对发展挑战,我们破浪前行,用探索辨明方向,带领“三农”走上新的发展台阶。

这一年荆门“三农”发展,昂首阔步,逐梦前行——从“按户连片耕种”再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到黑羽绿壳蛋鸡被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新突破有目共睹;从围栏、围网养殖成为历史到率先在全省全域推进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新举措踏石留印;从钟祥沙洋京山入围全省“三农”发展十强到众志成城防汛抗洪,新面貌振奋人心;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到启动精准灭荒行动,新使命重任在肩。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荆门来说,这不仅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一年。新的一年,让我们踏上新征程,砥砺前行。

以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1“按户连片耕种”再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由沙洋县首创、我市全域推广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再次被写入一号文件。

“按户连片耕种”的核心是“三稳定一调整两集中”,即保持家庭承包方式、面积、期限稳定;对农户经营地块调整;土地实现连片且不“插花”,向单个农户集中,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总的要求是“一主一辅一不得”,即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以承包权互换为辅,不得整村打乱重分。2014年起,沙洋县抓住土地确权颁证的机遇,首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行“按户连片耕种”,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难题。

“按户连片耕种”受到广泛关注。国家、省有关领导先后15次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半月谈》、《经济要参》、新华网等上千家媒体作了推介。

2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河流要有“河长”,湖泊也要有“湖长”。2017年我市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对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90条河流和纳入全省湖泊保护名目的46个湖泊制定了保护名录,落实跨县(市、区)22条河流、1个湖泊、2座省管大型水库、4条干渠由19名市级领导担任“河湖长”,设立了公示牌,并开展了巡河巡湖巡库工作。

制定了《荆门市河湖长制工作手册》、荆门市跨界河湖工作图,逐河逐湖建立了任务清单。针对不同河湖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把加强河湖库保护、监管、治理工作落实到每个河湖、每条段面。

3钟祥沙洋京山入围全省“三农”发展十强

2016年度全省县(市、区)“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中,钟祥市、沙洋县、京山县再次入围全省“三农”发展成绩突出十强县(市),分别位居第1位、第6位、第8位。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实施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两大省级战略,全力推动3条“四化同步”示范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加速,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态势向好。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着力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出了一套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农村产权不清晰、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被破除,“沉睡”资源要素逐渐被唤醒。以“按户连片耕种”为主要内容的“沙洋模式”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钟祥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京山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纳入全国试点,中国农谷战略被写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

4樊大进的扶贫故事感动荆门

市农业局驻孙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樊大进从走进孙店村的第一天起,就认定自己是孙店人。他走访摸底,村情村貌就在他心中。种草皮、再生稻、翠冠梨,搞稻虾连作、肉鹅养殖……他为每一户贫困户量身制订了脱贫规划。两年的时间,孙店村的产业已经有了雏形,贫困户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孙店村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人均收入超过1.1万元的幸福村。2017年3月20日,他在去给农户分发再生稻种子的路上被车撞倒,孙店村的村民们一直盼望着他回家。

5全市水域围栏、围网养殖成为历史

6月底前,全市所有水域围栏、围网和网箱被拆除,实现水域无珍珠养殖、湖库无围栏围网(网箱)、水库无投肥投饵养殖的“三无”目标。到年底,全市湖库水质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区湖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以上。到2020年,所有湖库水质将全部达标。

6我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

在秋播生产中,我市率先在全省全域推进双低油菜保护区建设。各地把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的50%用于油菜统一供种,确保秋播油菜统一供种面积占全市秋播油菜面积的80%以上,高品质油菜籽低芥酸样品率达到80%以上,力争全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以上,确保三条“四化同步”示范带及襄荆高速公路两侧种足种满。

统供种子原则上向油脂加工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倾斜,向油菜传统优势产区倾斜,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

7全市众志成城防秋汛

9月、10月,荆门持续阴雨,加上受丹江口水库泄洪影响,汉江水位不断上涨,汉江荆门段接连突破警戒线。10月4日20时,市防指启动全市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至5日20时,又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沙洋县、钟祥市也分别于10月5日12时、17时30分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面对暴雨洪水、面对险情灾情,全市上下组织人员迅速投身抗洪抢险战斗,至洪水退去,确保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站(闸),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城乡和交通干线安全,确保了沿江两岸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8全市启动精准灭荒行动

我市启动为期3年的精准灭荒工程。

自实施“绿满荆门”行动以来,我市完成造林54.01万亩,占总任务的130.5%,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三年绿色全覆盖”任务。在“绿满荆门”行动中,能栽树、可栽树和易栽树的地方,我市各地已栽上树,剩下的就是难以造林的荒山荒坡。经过核查,全市精准灭荒总面积为6.9万亩,涉及市直十里牌林场、56个乡镇办事处和县(市、区)直单位。

9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绿”色产业链

在发展秸秆产业过程中,我市一直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探索了农机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积极推行“农机合作社+维修中心+秸秆收储点”“三合一”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以东宝区为代表的县(市、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出台扶持政策,建起收储体系,使秸秆变废为宝,串起了一条资源节约、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1%。发展秸秆企业78家、收储点1297个,新增秸秆企业5家、收储点32个,收集秸秆近15万吨。

10黑羽绿壳蛋鸡被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和新品种审定公示期,正式被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受到各级政府依法重点保护,这预示着荆门终于有了“国宝级”畜禽品种。

荆门黑羽绿壳蛋鸡是在荆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产条件下,经长期选择而形成的地方鸡遗传资源,是国内唯一具有黑羽毛、产绿壳蛋、白皮肤的地方鸡种。1994年,我市开始对产绿壳蛋的黑羽土鸡进行养殖观察和繁育提纯,并着手建立繁育场。2016年10月,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的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为国内新发现的地方鸡新品种。2017年12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荆门黑羽绿壳蛋鸡地方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实施。

来源:荆门日报

责编:张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