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突破!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中新网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 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25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里已有两个体细胞克隆猴,分别是2017年11月27日诞生的“中中”和同年12月5日诞生的“华华”。

科学家们在2000年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当时,美国俄勒冈地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107个猴胚胎分裂成368个猴胚胎,名为“Tetra”的克隆猴在胚胎分裂157天后幸运降生。

不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团队攻克的是体细胞克隆世界难题。这种克隆方法与知名的克隆羊“多莉”的克隆方法类似。

孙强说,在“多莉”诞生以后,马、牛、兔、猫、狗、骆驼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模型猴。

孙强进一步解释,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再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制作这些脑疾病模型猴,将为脑疾病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光明前景,特别是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受访时评价,此次突破实现了领跑和弯道超车等目标,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体细胞克隆后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完)

相关报道

世界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沪诞生,《细胞》发表该成果

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1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此项成果。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加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上海诞生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员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这个生物学前沿的难题。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这一突破也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意义

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这是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脑疾病模型猴的制作将为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加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灵长类全脑图谱计划的实施和灵长类脑科学的前沿研究,将进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汇聚高地。

热点问答

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回答如下:

1、克隆猴是否存在伦理的风险?是否意味着离克隆人又近了一步?

开发克隆猴技术是为了建立更好的疾病模型,来服务于人类健康,是严格符合动物伦理的。克隆人从伦理上是严格禁止的,至少在政府、科学家、大众达成共识前是不允许的。

2、克隆猴目前健康情况如何?

克隆猴目前非常健康。

3、上海科研院所在此次重大科研突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是此课题的唯一完成单位。

4、克隆猴完成后,下一步的科研计划是什么?

下一步将利用该技术,加快开展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灵长类全脑图谱计划和灵长类脑科学的前沿研究。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刘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