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代驾软件e代驾宣布上线“e代喝”服务,该服务上线至今,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一线二线36个城市。此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感叹,此前网上流传的代喝酒段子真的变成了现实。
但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对代喝酒服务心存疑虑,代人喝酒可能会面临一些人身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隐患,那么平台上线“e代喝”是否有相应的保障。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平台方了解到,平台对供需双方并没有约束,具体的价格和补充协议由双方沟通商议。
填个资料就可成“代喝牛人”
日前,北青报记者下载并打开e代驾APP客户端后看到,其服务栏确实多出了一项“代喝”服务。介绍页面显示:“e代喝,一款征服酒局的利器。”但是这个功能尚无法直接在软件中使用,需要将链接分享至微信中体验。
在打开链接之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允许使用当前的位置。随后就可以点击“找人代喝”。而找人代喝还能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针对性寻找,如“按酒量”、“按标签”、“按距离”等。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根据定位能够找到附近数十名代喝用户,每个用户的信息除了昵称之外,分别是啤酒、红酒和白酒的酒量,有需求的人可以通过“给ta留言”与之取得联系。
此外,该服务还有“我也能喝”选项,用户在填写昵称、地址、性别和酒量等信息后,就完成了资料注册,随即就能成为“代喝牛人”。
此功能一经上线,不少网友纷纷感慨,段子手口中的创意竟然真的变成了现实。但在调侃之余,更多的声音则是在担心“代喝”的风险:“万一喝酒时出现了问题,谁来负责?平台方是否有规范的条款作为约束?”
平台称发生意外“后果自负”
网友小川在使用“e代喝”时发现,找到代其喝酒的对象并不容易。
小川曾尝试通过“e代喝”的聊天功能与周围近20位代喝牛人联系,一两天后竟无一人回复消息。这让小川怀疑,e代喝的存在是否形同虚设。
在注册成为“代喝牛人”时,用户无需实名制,地址、性别和酒量等信息均可以自行填写。这让小川有些疑虑,“我不能确定这些信息是否真实,特别是至关重要的酒量,那些自称能喝三斤白酒的,酒量是否要通过e代喝测试?但看这些信息确实无法放心地下单找人代喝。”
针对网友的疑问,北青报记者联系到e代驾方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e代喝”只是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目的是为有“代喝”需求的用户提供便利。如果用户们需要找代喝,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与代喝方沟通联系。“如果发生意外,一切后果由用户自己承担解决,和平台无任何关系。”
律师称平台有相应的监管责任
e代驾曾在推出代喝功能之初表示,“e代喝”事实上是以LBS(基于位置服务)定位为基础,以多种交友策略为形式打造的一个社交入口。但这一初衷并未在“e代喝”平台上有任何文字作为提示。
对于网友关注的“e代喝”平台方是否要为可能发生的风险承担责任的问题,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如果e代驾上线的代喝业务,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那么当事人在平台上沟通交流后,是否愿意代他人喝酒,是否签订代喝酒协议,是当事人双方自己的意愿。如果发生人身伤害,应当根据双方的协议,以及是否存在强迫性劝酒,酒后进行驾车、游泳、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等侵权责任法认定的侵权行为综合判断。
但这并不意味着e代驾完全可以规避任何责任。《民法总则》有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因此,e代驾有责任对通过平台进行的活动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否则也需要视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双方签订的代喝协议是否有效?雇用一方是否有义务调查对方是否具有酒量,以及是否存在不能喝酒,或因喝酒可能导致的疾病?常莎认为,双方的协议只要不违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不违背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则应认定合同有效。
但常莎律师提醒,受雇方作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做出理性的判断,如果明知自己不能喝却仍替人喝酒,则应当认为是一种自甘风险的行为。作为雇用方,如果不存在侵权行为,则不应当承担相关的法律风险。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骆羿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