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孝亲敬长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译文: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这不能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天地一样没有边际。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摘自《朱子家训》
译文: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修身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摘自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摘自袁黄《了凡四训》
译文:一定要天天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过自新。倘若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倘若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
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乔家大院楹联
译文:唯有积存厚德才是传承家业的真道,处世立身没有奇特的方法,只要依循直率真诚本性。
读书治学
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摘自张英《聪训斋语》
译文:读书可以增长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是颐养心性的第一等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摘自《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有一点收获就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因为没有见识;有恒心,就绝没有干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勤俭持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摘自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人吃的每一粒米饭,应当想到它来之不易;人穿的每一件衣服,要时常想到它在制作时的艰难。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荣耀,在我的心目中却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富家儿一败涂地,皆由不知节用而起。——摘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治家》
译文:有些富贵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后来失败地一塌涂地,都是因为不知道节约用度而造成的啊。
审慎交游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摘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译文: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富贵不可遗故交,贫贱亦当存旧谊。——摘自《毗陵庄氏族谱·训诫》
译文:功成名就以后,不要忘了老朋友,贫贱时也要维持好彼此之间的友谊。
好善乐施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摘自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译文:人活在世上一天,如果能够听到一句善言,或者见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自己做一件善事,那么这一天就算没有白白度过。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摘自郑板桥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译文: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如果有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递到他们手中,用一小碟酱、生姜来下饭,这都是最能温暖老人与穷人心灵的好东西。
胸怀天下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摘自《钱氏家训·国家篇》
译文: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去谋取。
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融彻于心。——摘自左宗棠家书《与孝威孝宽》
译文: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在心中融会贯通。
来源:搜狐文化
责编: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