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国宝飞扬 九州桥米飘香

讲述人:彭永洪,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简介

公司位于京山经济开发区,占地180亩。“京山桥米”明嘉靖年间被指定为“贡米”,是一个具有近500年历史的传统产品,2005年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推行水稻标准化种植。产品先后通过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并评为“中国名牌”。2009年“国宝”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帝王。”我们京山桥米的前世今生充满着太多离奇的色彩。相传,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降生安陆承天府(今钟祥市)后,啼哭不止,其父兴献王惊恐不安,束手无策,只好一面出榜召医,一面求神问道,当时恰逢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此地,便揭榜进府,随后低声在嘉靖的耳边说:“天降尔为君,必有尔之食。莫哭莫哭!贫道这就为你去找粮食。”不知何故,嘉靖当时就停止了哭声。

真武大帝寻遍了安陆的山山水水,最后在安陆府的邻近新市县(今京山县)蒋家大堰依山傍水的一条山冲选中了稻米。嘉靖从小时候起,其他地方的米做的饭都不吃,只吃那几亩田里生长的米,后来进京做了皇帝,还将这里的米送进宫中食用。此后,这条山冲里的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天灾,产量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这是皇宫中添丁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了,就将它取名为“巧米”,因产地孙桥的“桥”与“巧”谐音,后又称之为“桥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京山县委、县政府继承和发扬“京山桥米”这一传统名特产的优势,1984年争取到原国家商业部定点项目,1985年由县粮食局投资29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全套进口精制大米设备,建成了京山县精米厂。

1995年11月,京山县委、县政府批准孙桥粮管所与精米厂合并,成立了“湖北省京山县国宝桥米总公司”。这就是我们现在公司的前身。

1996年,因政策原因,孙桥粮管所与京山国宝桥米总公司脱钩。1997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解决国宝桥米总公司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孙桥优质稻种植区域划为公司原料基地,实行包种包收。

2006年,在京山县经济开发区(毗邻火车站)新征土地180亩新建了国宝桥米精深加工园区,安装了3条年产5万吨大米生产线,使企业年大米加工能力由原来的3万吨增加到了15万吨。

2008年,我在京山轻机集团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因为工作关系,所以对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有很深的了解。2010年3月,我从京山轻机集团调至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2015年3月至今担任公司总经理。

我们国宝桥米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因此我们始终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作为首要义务。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二是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三是制订了优质优价、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

(记录人:杨长华)

责编:张凤娇